大数据无疑是当前ICT领域最为热门的词汇之一。2015年被认为是大数据应用元年,而2016年的大数据市场无疑将迸发出更多的活力。相比之前概念的热炒,如今的大数据正在渗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金融大数据、医疗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新应用相继出现。当前,已经没有人怀疑大数据能够带来的大价值,而如何激发这些前所未有的价值则是人们关注和探索的重点。
走过了概念炒作期的大数据,正在与各行各业融合,加速“落地”。在这些行业中,金融无疑是重头戏。
大数据助力金融创新
数据是金融行业的重要属性。形式各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实际上都是构建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之上。因此,从根本上看,金融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公司。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金融行业成为较早开展大数据应用的行业之一。
当前,金融行业正在加速与互联网融合,向新金融业态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从目前金融行业在大数据领域的探索中可以看到,银行是众多金融机构中最主动展开大数据投资的,借助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展开精准营销、运营优化,为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大数据分析是营销决策的有力支撑。金融需要高效营销,互联网金融更是需要精准营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精准营销的实施提供了有效途径。业界普遍认为,大数据是推进网络营销到精准营销的“杀手锏”。目前,一些银行基于大数据平台,提取和整合线上线下与用户行为有关的数据,形成用户画像,借助分析模型进行快速计算,实现与前端服务渠道的实时互动,从而实现网银、手机银行、网络金融等多渠道的精准营销。
2015年被称为大数据应用元年。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剧。易观智库认为,中国金融大数据在现有各类线下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中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未来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线上用户的应用正处于市场初期,各类新业务模式正在不断探索。
大数据完善风险管理
除了加速金融业务创新,大数据在金融风险控制上的应用更是得到业界的关注和认可。风险管理和定价是金融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国个人征信数据还不够完善,征信体系不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风险控制和定价是困扰业界的一大难题。
用大数据进行金融风险控制正在成为一股潮流。业界甚至有观点认为,没有比用大数据控制金融风险更“靠谱”的事情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只要掌握了大数据,就可以对用户进行“画像”,“画像”的结果不仅是精准营销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企业充分了解用户信用情况的依据,这无疑将极大地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成本。
大数据是对金融行业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突破,传统风险管理模式都是因果性分析,而大数据则是相关性分析,相比较而言,大数据支撑下的风险管理将更加准确、全面且具有时效性。“没有大数据支撑的精准投资,行之不远;没有大数据的支撑,难以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中国企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冯并日前在公开场合作出了这一判断。
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速,如何实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正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大数据技术在实现这种平衡中的作用将日渐凸显,助力互联网金融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