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正如摩尔定律所言,人类的科技革新发展迅速,其中大数据的发展潜力最被看好。大数据的概念非常火爆,但少有人真正理解大数据的核心内容,一个普遍而且严重的误解就是:大数据=数据大,即大数据就是量大的数据。但实际上,大数据的核心在于数据的交叉与流动。
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AndreasWeigend将数据比喻成新的石油,在信息社会,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及相关的创新应用不断加快,海量数据正在政务管理、金融业风控、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众多领域不断产生、积累、变化和发展。正如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所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我国的数据应用资源也正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要素。
目前,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居全球第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市场优势,大数据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和创新应用。可是,数据之间的交叉融合非常少,信用数据源的割裂是当前影响我国大数据应用和拓展的主要障碍。
对于P2P行业来说,大数据在征信领域作用重大,对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大考验,国内外都有一些企业正在从事大数据征信的研发、实验乃至实践工作。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金融行业中成功运用大数据做风控的企业,只有阿里小贷等少数几家。他们主要是通过卖家累计的海量交易信息及资金流水,在几秒内完成对商家的授信。在数据征信领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任重而道远。
依赖大数据风控主要靠及时更新的数据和对客户的约束力来实现其有效性,这两个因素也被称为“闭环数据”。尽管年初央行同意8家个人征信机构进行数据的收集,但由于数据库往往涉及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大多不愿意共享。
另一方面,P2P行业的信用数据获取渠道极其有限,个人信用数据部分依靠借款用户自行提交,部分依靠平台上门征集,对借款主体的信用数据征集工作占据了P2P网贷平台的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一定的运营成本压力和管理压力。
但令人欣喜的是,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最近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放政府数据和推动产业创新。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国家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政府数据的开放对政府海量信用数据的挖掘分析,进而给每位公民计算出一个信用值及信用等级色彩标志,精准地计算分析个体信用数据的细微差异,形成定量评价模型,同时结合定性信用评价规则,得出每位市民的信用评分。其结果是事实依据和科学计算的完美结合,不带有任何人为的情绪、好恶和偏向,一切凭数据说话。
对于P2P行业来说,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信用评级质量的提高,也可以让P2P企业加速对商家和个人的授信。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最为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信用值是多少,这个数据对于自己的生活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当前给出的个人信用报告来看,信用评价几乎涵盖了个人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哪怕个人一个很小的失信行为如图书馆借书不还、公共场所违规吸烟、违章占道经营等也能及时反映出来,影响到他的信用分数;而个人的善举,如志愿者、见义勇为、捐献骨髓等也会得到加分。今后,市民在报考公务员、应聘新职位、参加招投标、洽谈商务合作时,可能都会用到这份信用报告。而且随着数据来源的更加广泛,这一分值也将更加科学,更加接近公民个人的实际信用情况。
显而易见的是大数据带来的新服务模式和资源分析处理能力,将带动产业技术研发体系的创新,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融合和协同创新,在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建设国内信用社会、行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重塑国家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