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安卓APP箭头
箭头给我发消息

客服QQ:3315713922
论坛 >大数据 >贵州:大数据渐入佳境

贵州:大数据渐入佳境

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发布于 2016-03-08 22:04查看:2054回复:3

1457445795557109.jpg

  空荡荡的贵州省经信委会议室里,服务员正收拾着桌上刚用过的茶杯,不时发出清脆的瓷器碰撞声。省经信委主任马宁宇站在会议室中间,向副主任康克岩交代着一些事项,他似乎有些着急,语速很快,但条理依然清晰,如果不是布满血丝的眼睛略显疲惫,谁能想到主持了一上午会议的他,和同事们已忙活了几乎一个通宵。

  康克岩点头应着,匆匆扒拉几口盒饭,他只有几分钟的吃饭时间,马上就要赶去机场,飞往北京,为3月2日在京召开的“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再出发”推介会打前站。

  为了这个推介会,贵州省相关部门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从大年初五就开始上班,就活动的各个环节不断推敲和完善。

  康克岩解释称,之所以叫“再出发”,是因为2014年3月1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办过大数据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贵州发展大数据从此拉开了序幕。时隔两年,贵州省再次在北京举办2016招商引智推介会,将在现场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揭牌,并举行招商引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一字之差的背后,是贵州省这两年在发展大数据方面的变化: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了完整的发展思路和顶层设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理论突破,以后发之势抢得试验先机,成为大数据发展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新技术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进而引发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而推动的,而大数据正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热点。

  可是,“为什么在贵州发展大数据?”

  这个问题,几乎每次都会被问到,尽管 “生态良好、气候凉爽、电力充足、地质稳定”这个官方公布的标准答案早已见诸报端。

  对此,贵州省经信委信产办处长李小玲表示理解,“产业基础薄弱,这是大家对贵州的第一反应,但这也正是贵州后发赶超的优势所在。”

  因为是后发,贵州没有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因为是后发,创新容错的空间大;因为是后发,条条框框禁锢少;因为是后发,对发展的渴望足够强,愿意尝试。

  正因为如此,贵州省提出了“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口号,“如果大家都同时走过一个弯道,赶超就需要更快的速度。而取直,实际上是走创新路,用更短、更好的路径实现超越,不再同样去绕弯路。”在马宁宇看来,大数据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全国都缺乏基础,大家差距没有那么大,但贵州正因为有着后发优势,更能勇往直前,敢于先行先试。

  2013年,被广泛认为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数据元年”,也是贵州大数据产业的谋划之年。在各地对大数据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时,急于转型发展的贵州已开始行动。

  2013年7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决定在贵安新区投资建设第四代产业园。9月,贵阳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2013年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新区。至此,大数据中心基础框架初步形成。

  对贵州来说,2014年才是发展大数据真正的起点,因为开始从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上全面布局大数据产业。《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相继出台,国内第一部信息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也迅速面世。

  2014年5月28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时任省长的陈敏尔担任组长,设立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办公室、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和国有性质的云上贵州大数据公司。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贵州省逐步形成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的理论基础、总体思想、发展理念和战略路径,被概括为“345333”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回答“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怎么应用”3个问题,坚持“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4个理念,重点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5个层级产业链,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3类业态,实现“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大数据推动转型升级、以大数据服务改善民生”3个目的,分三步走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金融中心”3个中心。

  “短短两年时间,贵州已经实现了多个率先!”康克岩自豪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全国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制定大数据发展应用地方法规,率先举办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峰会,率先举办“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率先创建贵阳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并提出块数据理论,率先创建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并推动大数据资产评估标准化……

  大数据中心布局规划与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不仅为贵州大数据产业进行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也让贵州在顶层设计方面走到了全国前列,为创新转化成为实践提供了保障。

1457445830863951.jpg

 走,去贵州创业

  随着贵阳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怀揣梦想的创客和一家家创新型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等方式,纷纷落户贵州,在这片蓝海中,实现了自身和企业的华丽转身。

  其中,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的传奇经历,已成为业内的一个传说。当《中国新闻周刊》来到位于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货车帮总部,立刻被展示大厅两边墙上的LED屏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货源信息在屏幕上滚动显示,发送货的地点、货物重量、体积,以及货主联系方式都标得一清二楚。

  “像这样的中长途货源信息,我们每天发布约300万条,为货车司机会员提供参考。”货车帮副总经理刘赞民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公司有面向司机端的“货车帮”和面向货主端的“物流QQ”,目前拥有诚信认证物流企业会员30万家,货车司机会员150万户。

  货主端的货源信息发到平台上后,货车司机通过手机APP,找到适合的货源,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空驶返程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现在每天货运费用成交额超过50亿元,减少车辆空驶近千万公里。据估算,2015年可为中国节省货车燃油费用300亿到400亿元。

  2014年,在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巨大前景感召下,公司搬到贵阳,在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上,货车帮荣获第二名,迅速打响了名号,也迎来了公司发展的机遇。2015年7月,公司完成A+轮融资,市值从此前的1亿美金增加到4亿美金,而经过11月份的又一轮融资,目前公司市值已达10亿美金。

  基于已有的用户信息数据,公司在车货匹配的核心业务之外,也进入OTO领域,业务拓展到二手车买卖、新车交易、轮胎配件交易,通过信息平台,将对司机的后服务扩展到全国。

  年我们主要开展金融业务,包括贷款业务、保险业务、支付业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产业为支撑,以金融为纽带,将司机会员消耗的费用,通过金融手段,让资金流流入贵州,沉淀在贵阳。”刘赞民说。

  尽管获得巨大成功,但在来贵阳前,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却遭遇过各种尴尬和排挤,在各地的物流园区都出现过员工被打的情况。“都不懂大数据,认为我们会抢了他们的饭碗。”刘赞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来到贵州,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政治生态,省、市的官员都很懂大数据,也能理解和包容我们这样基于大数据的企业。”

  “懂”的背后,是对于为什么要发展大数据的清晰认识。“产业是发展大数据的一个主要目的。”在马宁宇看来,大数据产业实际分为三类业态:核心业态,直接面对数据展开,如数据存储、采集、加工、交易等;关联业态,主要是大数据带动的电子信息相关业态,如智能终端、呼叫中心、软件及信息服务、互联网精准营销等;衍生业态,主要是大数据在各个领域融合应用产生的新业态,如智能制造、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而这些正是未来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试点,高新区是贵阳市大数据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截至2015年12月31日,高新区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496家,仅2014年以后新增的企业就将近700家,几乎是过去10年企业的总和。2015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

  据高新区大数据办公室主任程灵琨介绍,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以来,高新区围绕“1+N”产业体系建设,以“大数据”为龙头,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聚集示范区。

  所谓“1+N”,1是指数据中心,N是指云计算、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软件设计及服务外包、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加工和安全、端产品制造。在“1+N”产业体系中,产业的三种业态同时得到较快发展,产生了集群效应。

  “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关联企业在贵阳聚集,大家发挥协同优势,通过不同方面发掘数据给客户带来的价值,这样的企业越多,越能产生对基础架构的需求,对我们公司的发展也是一个利好。” 贵州高新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欧阳川说。

  高新翼云成立于2014年3月份,是一家以云计算和数据服务为主要产品的基础架构平台公司。目前,公司投资3亿元建成大数据中心,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的机柜托管,云计算与虚拟化开发服务、智慧城市平台及应用开发等基础业务。

  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高新区设立每年5000万元的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专项用于大数据企业的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科技研发和交流培训等。针对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大的情况,通过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交易,让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用上清洁能源、低成本电力。

  同时,加强对企业服务,通过协助企业办理资质申请,加快政策兑现的速度等,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对此,贵州时间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少奎深有感触,一开始,几个小伙伴开发了一款火箭闹钟APP,赚得第一桶金,开办了公司,高新区为他们提供了百余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并提供孵化服务,使公司一步步建设发展起来。

  最让黄少奎感动的,是2015年年底公司有笔拨款,想着怎么也得等年后才能拿到,没想到年前就批复下来。“政策兑现的速度非常快,确实是一心为我们企业服务。”他说。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聚集,一个新的群体“贵漂”应运而生,为了让这些外来的高端人才安心留在贵州,高新区建设和购买了一批人才公寓,区内企业的高端人才,大数据发展的核心人才可申请免费入住。

  如果说这些基于大数据发展的企业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增量,那么作为存量的传统产业,在大数据的催化作用之下,一方面将加速转型升级步伐,使企业更加关注市场,更加关注客户需求,更加注重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另一方面,通过与大数据的融合,能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催生新的产业形态。

  “从产业角度,对贵州经济发展最明显的推动力将体现在税收和就业上,但目前既是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窗口期,今天转型了,可能得3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效,但如果不转,或许连3年都挺不到。”马宁宇说。

  让数据“活”起来

  发展大数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应用。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已聚集5万G数据,有30个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在平台运行,上百个数据目录集在平台上开放,旅游、交通、食品安全、工商等领域已开展跨部门数据交换,形成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生态系统。

  据测算,统一系统平台比分散建设节约成本45%以上,而且能带动企业成长,每朵云培育一批数据增值服务企业。

  “食品安全云”是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七朵云”之一,2014年,作为“食品安全云”的产业化载体,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该公司副总经理陶光灿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企业前身就是做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上,每年全国食品企业投入在检测方面的费用达200亿元左右,但大家依然不知道哪家合格,哪家不合格。“你想想,全国有4392家检验机构,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加起来有4000多万家,要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就得用大数据来做。”他说。

  此时,《食品安全法》正好出台,按照其中提出的“社会共治”理念,公司建立了食品安全平台,涉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检测检验机构和消费者,针对这四类用户,分别开发了监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和食品信息查询系统。

  目前,公司为食安云平台接入300万条以上数据,2.7万份以上价值密度高的检测报告接入,涉及食品28635个,420份国家标准、121条百科知识结构化数据,而针对消费者开发的食安测APP,其用户已达6万人。

  开发新产品,形成产业化载体,只是数据信息应用的一个方面,基于数据信息,甚至可以带来一个领域的变革。

  成立于1998年的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是一家从事通信增值业务及互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营的互联网企业。2014年,公司将发展的目光投向大健康领域,收购了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垂直门户网站39健康网,并增资控股了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朗玛信息公关总监李亚萍向《中国新闻周刊》展示了公司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两个最主要平台——“贵健康”和“互联网医院”。前者兼具问医、测量、查药三大功能,通过该平台的健康助手,实现和国内名医的远程诊疗。后者则以实体医疗机构为基础,针对贵州省内患者开展网络诊疗服务,对普通病常见病进行首诊和分级诊疗。

  “在中国,有两个领域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改变现状的,一个是教育,另一个就是医疗,这将是个巨大的市场!”李亚萍说。

  大数据的价值不仅是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政府提供宏观决策。货车帮基于已有的货运交易成交金额等信息,与阿里巴巴共同发布中国公路物流指数,通过这个指数,能看到每个省进出港的活跃情况,以及货源信息,为政府分析当地产业发展结构,作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大数据最终目的是做决策支持,包括预测和优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副总裁陆广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对于贵阳市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大数据交易所,来自富士康、一直从事大数据工作的陆广龙起先也十分困惑。“如果仅是数据买卖,那就和其他数据公司没什么区别。”但翻阅了《块数据》等三本理论书籍后,他豁然开朗。

  “块数据”是贵阳市提出的概念,主要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企业数据、社交平台数据和感知设备等各类数据,结合政府开放的数据,贵阳将形成一个区域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通过块上数据的存储、管理、共享、开放与服务,支撑智慧城市云计算应用示范。

  在贵阳的“块数据”城市建设过程中,还要推进条块结合,推进块上数据与经济、社会、政府的各种行业数据进行连接,实现高度关联的行业条状数据与城市块状数据的融合发展。

  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切实落地,贵阳正在实施“6789”4个系列的大数据产业项目。其中,“6”系列项目是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项目。“7”系列项目主要是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项目。“8”系列项目即大数据改善民生项目。“9”系列项目即高端制造项目。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是“7”系列之下的“702”项目。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目前交易的数据有30类,都是通过清洗、分析、建模、可视化出来的结果,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数据交易的同时,也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管,同时也会和政府有一些合作。

  在陆广龙看来,首先,交易所是推动政府开放数据的重要力量,通过和市场的紧密对接,将市场需求反馈给政府,推动政府免费开放。反过来,政府也可以通过大数据交易所,进行和政府治理有关的相关大数据采购。其次,交易所可利用政府的开放数据,建立和孵化大数据加工产业链。而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基于数据产业的生态圈。

  以美国气象数据开放为例,从1970年开放到现在,已造就了300多家新创企业,每年间接产值达300亿美金。而气象数据无偿开放之后,市场自动会进行清洗,气象局再有偿购回,节约了人力等资本。此外,由于数据开放,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也纷纷进入,在市场的碰撞中,产生更多气象数据的算法,让气象预测更加精准。

  在产业和应用之外,大数据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更好服务民生。通过建成电子政务云网上项目联审联批平台,省级具有行政审批权的56家部门及308项行政许可和400多项行政服务事项已全部进驻政务中心公开集中办理,大大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

  随着交通云、旅游云、环保云、食品安全云等云平台建成投运,为老百姓和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初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有效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而贵阳市“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让权力在全程数字化记录的“阳光”下运行,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目前已在交通、住建等部门试点。

  刚刚闭幕的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宣布,“十三五”时期,贵州将发展两大战略行动,即大扶贫和大数据。一个“兜底”,一个“引领”,大数据被提上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只是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还将成为“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发展全局的战略引擎。


收藏(0)0
查看评分情况

全部评分

此主贴暂时没有点赞评分

总计:0

回复分享

共有3条评论

  • 慧星的那一夜
  • Real Madrid
  • 药师
  • mr jack
  • YUI
  • Mr ken
  • Mright
  • cappuccino
  • 课课家技术团队1
  • love洒脱留守
  • 酸酸~甜甜
  • 课课家团队03
  • K哥馆
  • 选择版块:

  • 标题:

  • 内容

  • 验证码:

  • 标题:

  • 内容

  • 选择版块:

移动帖子x

移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