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召开的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上,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提出,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打击恐怖行为。“从海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及时发现涉恐线索,做到预警在先、预防在前、敌动我知、先发制敌。” 大数据如何反恐呢?全球各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8月底,美国国防部长卡特(Ash Carter)赴硅谷招募顶尖科技人才。近年来的信息大爆炸使得五角大楼不得不将目光聚焦高科技硅谷,以打击反恐。美国中央情报局的CTO Gus Hunt则表示,为了提高情报分析能力,他们已经加快了运用云计算的步伐。 神秘的大数据平台Palantir就是美国CIA、FBI等寻求的合作对象。Palantir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案例有两个,一是此前美国政府追捕本拉登行动中,Palantir扮演了重要的情报分析的角色;二是Palantir协助多家银行追回了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Bernie Madoff所隐藏起来的数十亿美元巨款。 位于反恐前沿地带的以色列,同样也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罗嫩是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网络旅”前负责人,他在去年离职后,在今年首次接受了记者访问。他介绍说,在去年夏天的加沙战争中,以军和辛贝特用大数据技术追踪定位哈马斯几名头领。以情报机构搜集到的海量杂乱无序看似无关的视频文件、图片、文字和讲话,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与比对,提炼成十分有用的行动性情报线索,提交给高级别的情报分析员做出判断,最终由以色列军方采用这些情报来追踪和击杀哈马斯领导人。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们利用 AI 系统分析了2014年下半年IS记录在案的 2200 多次行动,发现了后者多种行为的规律。如果遭遇大规模空袭,IS会减少步兵作战行动,转而使用“简易爆炸装置”;在敌人发起大规模地面进攻之前,IS喜欢大肆动用汽车炸弹。 通过分析恐怖分子日常各种信息,如交通、购物、社交、聊天记录、视频等互联网行为进行预警和排查,越来越成为国际反恐的通用手段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曾表示:“今天任何人做事都不可能完全避开互联网,恐怖分子也不例外,敌人都用上了互联网手段,国家反恐必须用上大数据分析了。” 事实上,国内也有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据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显示,采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对恐怖袭击历史数据中隐含的可演化信息进行学习,利用所获取的结果进行未来的恐怖袭击预测。预测过程中融入多步时间序列预测中的递推计算的思想,将每一步预测的不确定性作为下一次预测迭代的输入要素加以充分考虑。仿真结果证实,利用大数据分析的预测精度和效率都高于传统模式。据公开报道,通过对社交网络等信息的大数据挖掘,我国成功破获多个涉恐案件。而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利用大数据来打击犯罪的比例正在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对恐怖分子来讲,在行动之前,肯定会有蛛丝马迹表露出来。我们可能还不能细化到为每个人建立档案的程度,但实际上,通过不断地收集积累数据,将来每个人的行动、生活都可以找出一些活动轨迹。恐怖分子对社会有很多不满,会通过很多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发微博,微信等等。“ 这个事情的难度在于如何从成千上万的数据库中快速构建联系,及时找出最关键线索。大数据分析能力是基础之一。这方面,国内的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积累颇深,并不逊色于美国。 在代表大数据能力的Sort Benchmark排序竞赛中,国内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用不到7分钟就完成了100TB的数据排序,打破了国外厂商多年的霸主地位。这与我国天河超级计算机一样,成为全球计算与大数据科研领域的佼佼者。据悉,不少省市政府已经将基于阿里云大数据的项目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方面做出了业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认为:“大数据科学是一种应用驱动性很强的服务,需要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把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公共管理等的有力抓手。要着力研究大数据可以做什么、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