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到了毕业的时候,总听到这么两个词,就业与择业。顾名思义,就业是有工作了无论自己喜欢与否,都去上班;而择业,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及自己的能力特长,在几份不同的工作中挑选自己最最喜欢的工作。那么,究竟是就业还是择业呢?很多所谓的专家,很多言论都认为,现今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不值几个钱,应该先就业再择业,目的是积累更多的经验,我不敢说他们把我们大学生都忽悠了,但是把大部分人都忽悠了。
有一句话是说的比较好的:经验跟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经验是能找到更快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没有经验并不代表没有能力解决它。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古人流下来的话,我觉得是非常有它的哲理的。如果一个人进入了一个自己不想干的行业或职业,两年后再换的话,那么他就白白浪费了两年的青春,而且进入到的那个行业对他来说还是,他还是一个新手,同样一文不值。专家之所以说那样的话,正是因为他在读大学的年代,工作是分配的,而且他的工作恰恰是他想干的。同时,随着时光的流转,他的阅历不断增长。到了我们找工作的年代,社会和我们赋予了他“专家”此称号。
其实在实际中在就业的时候是可以分4类情况,根据各类人的不同性质而进行相应的择业或是就业。
第一种是有着明确的长远目标的,这类学生往往非常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要得到什么,充满了激情与奋斗精神,同时还能很好的分析自己。因此,在他踏入职场的第一步就应该是择业。找最有前途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在一个职位上,刚进去就已经看到了它的尽头,这将必是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特别是有着如此明确目标的人。择业,对他们来说,是对自己负责,对将要去的公司负责。
第二种是有着模糊长期目标的,这类学生也不乏学习的精神和工作的精神,但是一定没有前者如此强烈,那么,他的职场第一步应该是针对性择业;针对未来可能达成的目标选择工作,例如,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工程师又有很多种类的,此时,他就应该针对工程师这个职业进行选择,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慢慢调整和细化方向,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种则是有短期目标的。他有目标,但是只是短期的,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去实现的。此类学生,我认为应该是选择性择业。如何解释呢?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或者是自己现在喜欢干的事情(工作),并付诸于努力。
第四种是没有目标的,一切都顺其自然,先解决生活问题,如果还是挑剔的话,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如果还要辛辛苦苦供你读了十几年书的父母给你生活费,那则是对父母的大不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结语:经验告诉我们,要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一个特长来进行自我的一个分析,这样在日后才可以顺利的进行一个求职面试。